推荐文章
高考作文不管你的文采有多好,一旦跑题,你的作文也不会得高分。所以当发下语文试卷的时候,就可以把作文题先看一遍,然后可以想想自己要写什么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1、立意紧贴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2、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
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比如写道德类材料,“人以德为天”“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明眸善睐第一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作文写作段落分布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如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采用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作文写作立意的技巧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实也确是如此。因为立意的问题即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问题,词句如外衣,立意乃灵魂。对考场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深刻,三是新颖。审题过关,立意的正确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强化的是对后两者的训练。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价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虚实、繁简、正反、因果、有无之辩,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
作文写作使用素材的技巧
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看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
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
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高考满分作文
未能看清生活之前,我们困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末路之难,手持长矛,毫不掩饰的表达那些带着疼痛的锐利。待到顿悟释然时,高山险阻也只是一段回忆。说到底“四方食事,不过人间一碗烟火。”
孤身一人探求智慧时偶尔的恍惚,心酸苦楚无可信之人可靠之地倾诉的无助,夜深人静做回真实自己的怯懦,这些全是寂寞。你知道它的存在,但从未觉得它能打破眼前的热闹。直到寂寞已经深入肺腑,迫使你寻找一副药到病除的方子,你才知晓寂寞是自己控制不了的瘾。感到孤独不见得糟糕,试图摆脱它却是不大明智的。正是孤独造就了你的独一无二。畏惧孤独在于我们害怕这背后的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行为招来的各色目光。寂寞时候,所有人都一样。晚年的杨绛先生目送女儿、丈夫相继离世。她选择用写作来填充空闲的.日子。《我们仨》就是由先生对寂寞的享受而生的。认真老去的杨绛先生让我们发现,原来寂寞也可以是认真的。享受寂寞才能坦然接纳生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必辗转反侧,与生活和解吧。
“我自私,没耐心,缺乏安全感。我会做错事,发脾气,有时还很难缠。如果你不能包容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梦露曾如是说。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构建基于理解宽容,人于自我的相处何尝不是这样。当你目睹残花碾落成泥下意识感伤时,可曾深思她们为何蒙尘,你又因何落寞,你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份下意识的感伤。面对腐朽黑暗的南唐朝廷深感无力的韩熙载开始质疑曾经踌躇满志的自己。最后,他“陶醉”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借腐烂将自己淹没。他确确实实懂了自己的报国无门,反抗无果后,甘愿为这座将倾大厦陪葬。读懂自己,不意味着与孤寂内心抗衡,而是开始原谅,原谅孤寂,原谅自己,原谅生活。哪怕天公从不仁慈,也请善待你对世界的热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被赏识的陈子昂于幽州台上长叹,他的寂寞源于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在他之前之后,无数人带着同样的忧愤,或月下独酌,或山间长啸。跨越时空,如此之多的人同你一起静静伫立,这样想来顿时凄清就消减了几分。你来人间一趟,总要经历些什么。不必过分追求顺遂,过往皆会成为你的半截诗,谁也不能更改。好比古迹修复讲究“修旧如旧,带病延年”,人也是一样。霍金在与轮椅相伴的大半生里,用幽默风趣的谈吐来回应旁人的担忧、同情。于他而言,寂寞从不是桎梏,而是嘉奖他孜孜不倦探索世界的最佳勋章。好的不好的都是你,不论别人如何,你一定得悦纳自己。
我是你,你亦是我。我们会感到孤独,但又过的热闹。我们被囚禁在时间里,但又能延伸到生命之外。我们是肉身凡胎,也是日月星辰。站在大地上,我们会为世俗烦恼。其实无论是迷眼烟尘,还是袅袅炊烟,都不过是我们各自分得的这一点人间烟火。